人體的脊椎充滿著許多神經與血管,每一次的手術都是考驗外科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由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林乾閔副院長所領導的雙和醫院神經外科團隊使用ROSA spine機器人手臂於日前完成了全亞洲先驅案例「腰椎神經減壓合併骨融合手術」,藉由機器人手臂協助,避免神經損傷。

雙和醫院去年引進ROSA機器人,其精密如同GPS的測繪系統,在充滿複雜的神經血管叢林中,可規劃出最適合的病人台北植牙的手術切入路徑,提升外科醫師手術準確度,使病人預後恢復狀況人工植牙良好,減少後遺症產生。

林乾閔副院長表示,以往傳統的脊椎手術,傷口大、出血量多,脊椎及肌肉筋膜損傷較多,感染率高、病人預後恢復時間長。脊椎微創手術如「腰椎神經減壓併骨融合手術」,採微創手術移除壓迫神經的骨刺及椎間盤,達到神經減壓,再置入椎間融合器及骨釘,重建腰椎的穩定性。然臨床上在執行「腰椎神經減壓併骨融合手術」時,最具風險的部分在於骨釘的置入,若置入的位置不良,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傷;而ROSA spine機器人手臂,可在術中計畫骨釘置入的最佳位置,藉由機器人手臂精準地定位骨釘置入的路徑及位置,避免因骨釘置入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此外ROSA spine機器人手臂的即時動態導航系統、光學導航系統,再搭配術中O型臂X光機,可追蹤病人在手術中因呼吸造成身體的起伏,並獲得3D重組影像,即時調整機器人手臂的位置,使置入物的位置,達到不只精準更可防錯的機制,提供更多一層的安全防護。

60歲的楊女士半年來越來越嚴重的腰酸腳麻,行走越來越不便,讓原本愛運動的她變得只能待在家裡,幾乎足不出戶,最後被家人帶來雙和醫院門診。經過檢查診斷為腰椎第四第五節滑脫合併神經壓迫,林乾閔副院長說,這樣的病人會有下背部酸痛、下肢麻痛、無力等症狀,行走時麻痛加劇導致間歇性跛行,持續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走一段路需要休息一下再繼續走,更嚴重會有下肢癱瘓、無法排尿的可能。腰椎滑脫的病人,若經腰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有神經嚴重壓迫,且對藥物及復健治療效果不佳,評估後,需施以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達到腰椎神經減壓及重建腰椎穩定性。

全口重建是針對骨質狀況差、萎縮較嚴重的患者,All-on-4能提供良好解決方案,All-on-4主要利用斜張橋般的特殊力學設計,前面植入2顆垂直的植體,後面2顆採30度至45度的傾斜植體,就能分散支撐上或下顎1排12顆牙的咬合力量,1日即完成重建,快速擁有好牙。數位All-on-4的植牙新技術不僅能縮減病患看診次數、精準的全口植牙技術與3D科技的應用,能避開需大範圍補骨的部位,分散上下顎承受的力量,也提升臨時假牙的美觀度。若部分患者齒槽骨缺損範圍過大,可採用傳統補骨,缺點是至少需等待半年時間;或是植牙同時進行周圍補骨,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上顎齒槽骨缺損過大、基底骨不足,也會採用顴骨植體,將長約5公分的植體固定在顴骨中,避開上顎竇不慎穿孔的風險。

ROSA機器人手臂導航系統,針對脊椎疾病,包括脊椎減壓手術、椎間盤部分摘除、脊椎畸形、脊椎腫瘤、脊椎骨融合手術等術式,提供完善且安全性高的微創治療。隨著雙和醫院神經外科引進ROSA機器人手臂導航系統,創脊椎精準醫療之先驅微創植牙後,未來將在雙和醫院成立亞洲ROSA spin植牙過程e訓練中心,以提供長期受腰椎病痛所苦的病人一項更安全的新選擇。

而ROSA 機器人手臂導航系統亦用於執行大腦手術,針對腦出血與腦腫瘤切片手術、巴金森氏症的深部腦刺激手術以及頑固性癲癇的立體定位腦電圖植入手術等術式,提供精準的治療。開刀當日,只需將手術計畫上傳至ROSA機器手臂,即可自動移動定位,使用微創器械來執行手術,讓腦部手術不再迷路。相較傳統術式,可以克服因人為操作造成的誤差,提升手術的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出血、感染風險及疼痛,同時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達到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牙齒掉了,已有越來越多人會選擇植牙!然而,雖然植牙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更不是植牙後就一勞永逸;所以,在植牙之前,可得要詳細搞清楚植牙的優缺點,以及應該要如何保養,才能確保植牙後的品質。優點是咀嚼力量足且不怕蛀牙 清潔不好會使植體周圍發炎是缺點。植牙專科醫師表示,植牙的優點是可以直接將咀嚼的力量傳導至骨頭內,不經過牙肉,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咬食物,不像活動假牙一般,需經牙肉傳遞分散力量,造成咬合力道不足,以致於只能吃較軟,甚至只能吃流質食物;還有植牙不怕蛀牙,很多人因易蛀牙體質,植牙後就不用因為蛀牙造成困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sesheshyoox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